前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知識中心

不滿意還能退費?缐上學習新模式

 

冠肺炎蔓延超過一年,對高等教育最大的衝擊,莫過於線上學習的風起雲湧發展。

儘管臺灣防疫有成,但也不能自外於這股浪潮。其中,在美國成立不過三年的線上學習平台:Outlier.org(以下簡稱Outlier),尤其值得關注。

Outlier一開始吸睛又引爆話題的兩個原因,一是媲美美劇的影音製作水準,二是學分得到全美排名前六十的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ITT)認證,可以在美國其他大學抵免學分。迅速擴張的影響力,讓Outlier 去年得到美國時代雜誌二○二○最佳創新(2020 Best Innovations)的肯定。

Outlier的創辦人亞倫‧拉斯穆森(Aaron Rasmussen)是知名線上課程MasterClass共同創辦人兼前創意總監。MasterClass是一個以知名人物授課為訴求的線上學習網站,例如網球名將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的網球課和攝影大師安妮‧萊柏維茲(Annie Leibovitz)的攝影指導等。近期,MasterClass 更已籌集八千萬美金,進行海外擴張。

Outlier同樣複製名人授課與一流製作水準的模式。亞倫並不諱言,Outlier必須營利。但他特別補充:「我們的目標是對社會產生影響力,以『市場導向』的方法解決教育問題,而不是僅僅依靠人們的善心,這樣要持久得多。」

亞倫相信:「我們有能力,讓每個人有動機接受不同形式的教育。他們可以在家、按照自己的節奏與可以負擔的學費,取得匹茲堡大學認證的優質學分。」

除了線上學習的本質:課程設計、學習支援、隨處隨需、不分對象,亞倫還提到兩個關鍵:可以負擔的學費、可以抵免的優質學分。

 

高等教育昂貴,是美國人的痛

美國原本就不是文憑至上的國家,而嚴峻疫情帶來的低迷經濟,更打擊美國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意願。

姑且不論疫情,在美國,接受高教的代價向來昂貴。現階段,超過四千五百萬美國人背負大學貸款,總額高達一‧五億美元。若看單一課程,美國每年有一百萬名大學生修微積分概論 (Calculus1),其中四○%學生被當掉。 這門課的平均費用是二千五百美元,表示美國每年有十億美金虛擲在微積分導論的課程上。

Outlier第一階段推出的線上學習課程,就是微積分導論和心理學導論。學生修一門課的費用是四百美元,不到平均學分費用的六分之一。當中包括教材在內的所有費用,比在美國社區大學修習相關科目的費用還便宜。亞倫在訪談中承認,日後費用可能提高,但Outlier 將盡力維持在一定範圍。

成本過高是美國人對於高教失望的一大原因。亞倫所謂以「市場導向」的方法解決教育問題,出發點即在此。

根據蓋洛普對美國十八∼二十九歲年輕人進行的民意調查,只有四一%的年輕人認為高等教育非常重要。和六年前的七四%相比,大幅下降了三三%。

儘管如此,對大多數的美國人,取得大學學位還是很重要。研究發現,擁有大學學位的男性,一生平均收入比高中畢業的男性高出九十萬美元;而女性則高出六十三萬美元。具有大學學歷者,失業率也比不具大學學歷者低約三○%。

投資Outlier的天使基金GSV指出,美國要求愈來愈多技能的工作趨勢正在加速,即使在愈來愈自動化的製造業也是如此。未來幾年,美國製造業將會傾向雇用擁有大學學歷的人,而不是沒有大學學歷的人。GSV正在尋找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高品質的新型教育模式,「投資Outlier 讓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做到。」

 

廣納知名教師,教學品質不打折

不同形式的顛覆教育(Flipping-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為美國高教帶來希望,而Outlier顛覆的不只是價格,還有退費機制。

學生在開課兩週內若不滿意,可全額退費,是不少美國線上課程有的保障條款。但Outlier有兩項非常先進的創舉是:若修了課才發現自己要讀的學校不能抵免學分,可以全額退費。另外,若確實看完所有課程,並繳交所有作業,最後還是無法通過課程要求的話(亦即拿到超過六○%的分數),也可以申請退費

有人疑慮,Outlier會不會為了避免退費而放鬆標準?所幸擔保學分品質的,是全美排名前六十的匹茲堡大學。匹茲堡大學成立於一七八七年,是美國最古老的高教機構之一,也是美國頂尖的公立大學。 匹茲堡大學的資深副校長安‧庫德(Ann E. Cudd)就指出,透過和Outlier的合作,實現了他們拓展高等教育的使命,並藉此滿足學生更多元的受教需求和目標。

在課程品質上,Outlier展現出的實力無庸置疑。但線上學習真正要帶來成效,關鍵少不了師資、內容、評量和學習支援。

Outlier的名師如雲。以心理學概論為例,紐約大學年丹尼爾‧樂納(Daniel Lerner)的幸福學是最受歡迎的課程;保羅‧布魯姆(Paul Bloom)是耶魯大學道德心理學的專家。另外還有來自哥倫比亞、康乃爾、紐約大學、賓州大學、私立貴族學校的名師。

某個角度看,學生受惠於教師間微妙的競爭關係。例如,微積分導論的三位教師就分別來自麻省理工學院、戴維森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學生可以針對每位教師進行試聽,然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位教師上課,期間也可以轉換其他教師。

Outlier善用科技。包括進行動態生成的問題蒐集、AI督導評估、一對一輔導、提供符合線上學習原則的電子互動教科書等,並有專責窗口,依照學生的日程安排測驗時間,將班級細分為四∼五個學生的線上學習小組等。

種種做法都在於確保成效,和實體校園的同類課程相比,Outlier取得C或更高成績的學生比率,一點都不遜色。

Outlier重視行銷並善於溝通。進入Outlier的官網,簡潔時尚的頁面設計固然引人目光,但真正令人讚嘆的則是直達需求的課程介紹、優勢說明,甚至做成表格,比較現行大學和Outlier的差異,包括學期、學分、風險、形式、教師、授課測驗。

 

教育也要破壞式創新,跟上趨勢

Outlier目前的課程包括微積分、心理學、天文學、統計學、個體經濟學、哲學概論等。儘管這些課程都有進入門檻,但Outlier卻將每個課程的介紹影片拍得引人入勝,即使一般人也能看得興趣盎然。

教導微積分導論的三位教師強調是一樣的內容、不同的教法,藉由自己分別喜歡用黑板、紙本、平板電腦教學,說明如何協助學生有效學習。統計學導論則由馬克‧吐溫的名言「謊言、可惡的謊言和統計學」切入,強調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學習統計學就是找到可預測的模式。心理學導論的範疇大至生命、善惡的起源,小至手機如何毀了我們,都囊括在內,讓教師陳述課程的引人之處。

Outlier定位清楚,它的目的不在重新打造一所大學。Outlier未來預計維持二十五堂課的規模,且專注在高教前幾年的課程,盡可能降低學生的財務負擔

Outlier之所以值得借鏡,不只是以一種市場導向的方法解決教育問題,而是以全新的思維、策略、資源和做法進行教育的破壞式創新。對臺灣而言,透過防疫,大眾已理解唯有超前部署才能迎接挑戰。面對嚴峻考驗的高教發展也是,不僅需要超前部署,更可由Outlier的破壞式創新,找到改革的靈感和做法。

     ▸資料來源 : 高教創新電子報No.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