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知識中心

USR計畫讓大學師生走出教室 實踐永續


(圖片來源:pixabay)

大學的價值不只在於探究學術、真理及培育專業人才,還包括連結社會相關部門,對真實社會的發展需求做出具體的貢獻。《大學法》第一條即明確指出,大學以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

教育部透過「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的經費補助,期待大學成為社會希望之所在,讓大學能成為地方永續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及貢獻者,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促進人才培育與社會實際需求的連結。

所謂的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最早起源於二○一○年左右,北美率先推行大學與社會責任連結的政策,歐盟也相繼提出大學社會責任架構(European Union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EU-USR),認為大學有責任以行動去正面影響社會與環境;日本則跟進以大學為中心,建立區域性的地方創生合作網絡,強調大學與社會的連結。

看見國際趨勢,也意識到聯合國宣布「二○三○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重要性,教育部認為國內大學也應有積極作為,於是在二○一八年正式推動USR計畫,針對氣候變遷、經濟成長、社會平權、貧富差距等全球永續議題,藉由大學的專業研究與教學專業,跟在地社會、國際產生連結、對話,並具體實踐SDGs目標。

師生積極參與,大學發揮影響力

USR計畫於二○二三年邁入第三期,至今已經在全臺灣近三○○個場域執行計畫。從表一可發現,各大學相當積極爭取USR計畫,以剛公布的第三期徵件結果為例,提案數達五○三件,最後共有二五一件獲得教育部補助,是歷年來申請件數最踴躍,也是通過件數最多的一年。

國內各大學的積極參與,展現出USR計畫的影響力,對此,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總主持、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蘇玉龍談到,以具體成果來看,大學推動USR計畫提供的協助主要有五個方向:

一、協助解決地方問題,譬如發展在地人文、觀光、經濟等,再創地方生機。
二、 執行國家重要政策議題,尤其近年來,偏鄉教育數位轉型、高齡化及長照議題是各界關注焦點。
三、改善城鄉差距,提升在地產業經濟價值、形成青年回流支持社群。
四、永續環境的建構與發展,促進永續發展目標在地落實。
五、促進大學研究、教學、課程、人才培育之轉型。

大學師生也穿青蛙裝、下農田

透過大學提供協助,是USR計畫重要的工作內涵,蘇玉龍強調,「在地連結、人才培育,是USR計畫的主要精神。」USR計畫讓大學研究不再鎖在學術象牙塔裡,讓大學師生走出教室,實地了解在地問題,並發揮專業來協助解決。

譬如暨大師生就曾經一同穿著青蛙裝,走進茭白筍田觀察現場狀況,由於暨大所在的南投縣埔里鎮是臺灣茭白筍生產重鎮、提供臺灣近八成的茭白筍產量,為了保持生產效能,過去在地農民都使用鈉燈來照射茭白筍田,不僅耗電,光害也會影響周遭生態與生物生長。

實際了解問題後,暨大師生協助農民將低耗能的LED燈裝在茭白筍田中,立即幫農民節省近八成電費。之後,暨大還運用科學的數據統計分析方法,計算出哪種光譜、亮度對於茭白筍生長最有用,而且不會破壞生態。後來,暨大團隊還整理這些實際經驗,發表論文刊登在國際期刊上。

把目光轉至原鄉部落,臺灣科技大學則推動「行動工程師」計畫,師生們發揮專業,教導宜蘭東澳國小學生、東岳部落居民自主防災與再造部落價值等知識;不僅如此,師生更走進部落學習傳統工藝,與部落夥伴一同打造泰雅家屋,透過實際動手協助部落。

「不只在地深耕,也走向國際」臺科大將雨水收集、過濾消毒、灌溉系統等使用裝置實際操作經驗,延伸到印尼東爪哇省、越南芹苴市等偏鄉服務,幫助在地解決問題,串起學生走向國際社會。在教育部第二期USR計畫中,就特別鼓勵各大學能拓展國際連結,並鏈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將大學社會責任落實在全世界每一個角落。

從USR計畫執行過程中可發現,受影響的不僅是在地人士,還包括參與計畫的師生,有些老師因此獲得研究、教學靈感,而在專業上有所提升,「學生則終於知道自己所學的知識與技術該如何運用,也懂得如何藉由傾聽、溝通,找出每個場域需要的協助」蘇玉龍指出,這就是教育部一○八課綱強調的素養能力。

USR計畫應由四個面向著手

USR計畫已邁入第六個年,蘇玉龍觀察各大學的執行經驗,建議朝四面向著手,能更有效執行計畫,包括:

第一,全校性校務制度支持:大學校園內應營造出社會實踐、人才培育的友善制度與學術環境,同時,教育部推動USR計畫時,也希望大學能夠將聯合國SDGs與USR行動放進大學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如此一來,大學師生推動USR計畫才不易陷入單打獨鬥的狀態,否則計畫容易半途中斷。

第二,發展跨域網絡:許多USR計畫都來自跨域專業整合概念,像人文與教育的整合;教育與科學的整合等,蘇玉龍建議大學發展出USR教師社群網絡,將有意參與USR計畫的教師整合到一個群組,彼此交流與整合技術、知識與資源,可做出更周全的計畫,也更能對提供場域更聚焦、更有建設性的協助。

第三,創新課程設計:一個USR計畫要設計行動方案,必須考慮許多因素,譬如地方遇到了什麼問題?如何形成USR問題意識?大學可提供哪些協助?如何設計有效的行動方案?這些問題都必須透過系統性的田野觀察、詳細記錄、知識學習才能給出答案,因此,計畫也規定大學要提供教學創新的實踐課程。

第四,溝通再溝通:蘇玉龍笑說,一個USR計畫的推動會牽扯到許多『利害關係人』,他們也許是在地農漁民、居民、業者、中小學生等,USR計畫推動者一定要能用利害關係人聽得懂的語言來跟他們做好事前溝通,再著手推動行動方案,絕不可以貿然進入場域,否則將會失去「服務社會」的意義。

今年USR計畫已執行到第三期,啟動下一個階段的五年,相信透過大學師生與在地夥伴的齊心協力,具體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的行動,將創造出更多精采成長故事,讓地方展現價值;也讓大學師生發揮所長,學有所用。


(資料照片: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資料來源:高教創新電子報第051-01期